郝晓涛团队在瞬态极化场调控有机半导体电输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发布日期:2024-07-01

近日,我院有机光电子学团队在瞬态极化场调控有机半导体电输运研究中取得新进展,相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上。

有机光伏作为第三代太阳能技术的代表性器件,对全面推动国家“双碳”战略,部署我国新型绿色能源技术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现实意义。然而,由于当前的有机光伏产业受到Lab-to-Fab(实验室-工厂)等问题的制约,因而仍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这一根本目标。其中,在活性层薄膜制备过程中,精确调控体异质结的微纳结构,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环节之一。

基于该背景,山东大学郝晓涛教授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外部瞬态极化场(EEF)手段,有效地在溶液涂布过程中调控了光敏活性层的微纳结构。形态学研究表明,EEF处理可以在小分子域中诱导纤维结构的形成,并提高了共混系统的载流子输运能力。通过该方法制备的器件具有更载流子迁移率,并实现了有机光伏器件性能的显著提高。该工作不仅提供了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物理方法调节活性层形貌,而且与工业化制备过程兼容,从而加速有机光伏材料和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相关工作以“Using an external electric field to tune active layer morphology enabling high-efficiency organic solar cells via ambient blade coating”为题发表在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博士生崔风哲,通讯作者为山东大学郝晓涛教授、殷航教授和香港科技大学颜河教授。山东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和通讯作者单位。


该项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和山东大学齐鲁青年学者等项目的资助。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o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