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1.历史沿革

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历史悠久,始建于1930年6月,是山东大学的前身国立青岛大学最早设立的理学院四系之一。1946年3月,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时,物理系作为复校后所设立的15个院系之一随之恢复。1960年和1970年,电子专业和光学专业先后从物理系分出,分别成立山东大学电子系和光学系。2000年,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为新的山东大学,原山东大学物理系、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原山东工业大学数理系(物理)、原山东医科大学基础部(物理)合并,成立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2008年1月更名为物理学院。2016年4月,微电子学专业从物理学院分出,划归新成立的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2017年12月,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部分力量搬迁至青岛校区,组建为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淦昌、束星北、丁西林、王普、郭贻诚、雷啸霖等都曾在我院任教和从事研究工作,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中科院院士马祖光、彭实戈、王克明、石广玉,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姜悦凯,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等都是我们的系友。

2.学科支撑情况

山东大学物理学科基础厚重,特色鲜明,是国家原“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的学科单位之一,也是山东大学最早进入全球ESI前1%排名的学科之一。山东大学物理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目前主要设置5个二级学科: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理论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和光学。其中,凝聚态物理和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国家重点二级学科,理论物理和原子与分子物理是山东省重点学科,光学在特定的研究方向上有特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依托物理学科建设,山东大学物理学院与晶体材料研究所共同支撑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并独立建设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低维材料物理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以及山东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国际联合仿生实验室。

以985、211建设为契机,十二五期间,山东大学物理学科建设认真抓好“学科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学科学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办学实力”,着力构建适合高素质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科学研究的学科平台,努力营造有利于人才队伍干事创业的学术人文环境。十三五期间,物理学科入选学校“学科高峰计划”,进行“济南-青岛”两地共建、一体发展的特色学科建设,全面实施学术振兴计划,致力于将本学科建设成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部分研究方向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学科。近几年,与国际物理学科发展趋势密切结合,山东大学物理学研究的疆界不断拓展,研究对象更加广泛而深入,学科的国际化趋势日渐加强,充分发挥粒子物理“国际大科学”的特点,建成了山东大学在国际合作与交流领域的示范性学科。

通过多年的学科积累和凝练、特别是通过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的学科规划和重点建设,山东大学物理学科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评为A-类学科,在2022年美国US News全球大学物理学科排名榜中位居世界172位。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物理学院多种模式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目前,物理学院形成了国内高影响且有特色的物理人才培养基地,在办学模式、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诸方面均发挥了示范性作用。

3.本科专业数量与结构

通过多年的科学规划与重点建设,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目前的本科生人才培养体系完善,现设有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和物理学(强基计划)3个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应用物理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

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山东大学人才培养总目标,结合物理学院的实际情况,积极制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规划和科教协同育人计划,通过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创新拔尖人才。学院拥有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并设有泰山学堂物理取向班,国家物理基地班;为了实施专业水平提升计划,物理学院与中科院高能研究所和理论研究所签约合作,将国家物理基地班冠名“王淦昌班”,进一步提升专业文化内涵,形成物理基础学科专业品牌影响力;积极实施“科教协同育人计划”,与中科院物理研究所共同合作建设基础学科科教协同育人特色班“严济慈英才班”,提升学术型人才培养能力;参照世界一流大学标准,结合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对力学和电磁学两门课程实行了全英语教学模式,以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

4.各类全日制在校生规模

在完善的本科生培养体系和高水平学科建设的支撑下,山东大学物理学院本科专业一直保持着很高的认可度,生源数量稳步提升、质量优异,2020-2022年均在校生规模为560人。2020年度,物理学院各类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603人,包括物理学专业473人,应用物理学专业99人,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30人。2021年度,物理学院各类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665人,包括物理学专业487人,应用物理学专业118人,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60人。2022年度,物理学院各类全日制在校生人数为753人,包括物理学专业515人,应用物理学专业148人,物理学专业(强基计划)90人。

5.专任教师规模

物理学院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需求,结合岗位要求和人才成长发展规律,推进专任教师队伍全面协调发展。目前,专任教师队伍数量充足,结构逐步优化,呈现出博士学位占比高、年龄结构合理、学缘结构改善明显、高层次人才比例高的特点。现有专任教师95人,其中教授58人、研究员4人、副教授22人、副研究员2人,生师比达到8.28:1。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为96.84%,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90.53%,全部教授都给本科生授课。

同时,围绕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奋斗目标,物理学院遵照学校“引育并举、内外并轨、依托学科、长期支持”的队伍工作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院战略,为高层次人才创造更好的条件和发展机会。目前,我院专任教师中拥有国家人才计划头衔的教师超过了四分之一,为我院本科人才专业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其中,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9人,“国家特支计划”青年人才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3人,教育部跨世纪、新世纪优秀人才7人,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专家1人、特聘教授5人、青年专家1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4人,山东省杰出基金获得者1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1人,齐鲁青年学者27人,山东大学未来计划青年学者13人,是山东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最为雄厚的学院之一。

6.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层面,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可以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专业技能训练以及人才培养所需的各类要求。学校设有专用教学楼、体育馆、运动场、餐厅、报告厅、以及图书馆等公共设施。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丰富,遍及文、理、工、农、医等多个领域,图书馆总面积6.4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800个。截至2022年12月,馆藏纸质文献802万册(含院系48.8万余册),电子图书235万册,数据库324个,中文电子期刊9556种,外文电子期刊2.8万种,完全能够满足专业需求。为方便在校师生查阅各类电子资源,学校实施全校区无线wifi覆盖,学生可以在各个校区的任何地点通过个人账号登录网络,查阅相关资料。

学院在学校保障人才培养软硬系统资源逐步升级和优化的长效机制基础上,结合本专业的特点,注重在教学经费、教学设施和课程资源等多方面实行统筹安排和合理配置,积极利用社会资源,保障人才培养的长效发展和持续优化,保障本科生培养规格、培养质量和培养特性能够不断提升。学院通过多渠道积极争取可能的教学经费,近三年获得各类本科教学总经费达1141万元,生均教学日常运行支出为2.12万元,生均实践教学经费支出为0.18万元,能够保障本科教学的维持和优化,为满足培养优秀物理本科生创造优良条件。学院层面目前有包括“物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在内的各类教学实验室,面积3700余平米,生均实验室面积约6.5平(只计算物理学院本科学生,不计算山东大学其他参加实验教学活动的理工科学生)。各类实验教学实验仪器及大型仪器配备齐全,实验条件优良,可满足学生基本实验技能训练、专业素质培养、科研探索的各类实验教学需求。除了以上实验教学中心的教育实验室和教学仪器设备以外,学院积极鼓励和提倡各个科研实验室根据自身特点向本科生开放,使之成为本科生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训练的实践平台。

学院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积极与校外企业建立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共建教学实践基地等教学资源,与合作企业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目前,学院与山东百利通亚陶科技有限公司和山东神思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两个实习/实践基地,并聘请基地相关人员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学院每年都会组织相关专业学生以参观、交流,及与基地技术人员座谈等方式进行实习实训。

物理学院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专业教学的管理和课程资源信息化建设。目前,物理学院拥有各级精品课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精品课程11门)。近五年来,学院建设各级一流课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8门,其中,国家级精品在线课程1门(大学物理),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1门(大学物理),国家级混合式一流课程1门(医学物理学),省级线下精品课程1门(大学物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课程1门(串列式静电加速器原理及背散射应用的虚拟仿真实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3门(医学物理学实验、医学物理学、大学物理I)。同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积极推进信息化网站和实验示范中心管理系统建设,包括实验教案、教学录像、作业报告库、试题库、特色动画库等多种实验素材,有良好的管理、维护、更新和共享机制,满足教学需求并保证学生和教师方便使用。

7.办学成就与荣誉

学院高度重视专业教材建设和应用推广,鼓励教师进行优质教材的编写,出版或再版教材、讲义共计18部。再版2部“十二五规划教材”(《物理学》第五版(上卷、下卷))、1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医用物理学》第五版)、1部科学出版社“十三五”规划教材(《大学物理实验》第三版),2部山东大学精品教材(《简明物理学》第二版(上、下))、新编1部数字教材(《医用物理学》)、1部配套的物理学线上试题库、2部山东大学2022重点资助出版教材(《大学演示物理实验教程》、《医用物理学数字教材》)、3部山东省一流教材(《物理学》第五版(上卷、下卷)、《医用物理学》第五版),出版5部数字课程、《近代物理实验》讲义等。

学院注重探索教育教学新方法,组织教学骨干力量,开展各类教研立项110余项,积极建设网上教学资源,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完成多门慕课课程建设,并在爱课程网站(中国大学MOOC)、学习强国、学堂在线等平台进行推广使用,选课人数达到50万人,受到同行专家、学生、使用单位的好评。《大学物理-力学和热学》、《大学物理-电磁学和光学》和《大学物理-相对论和量子物理》3门慕课课程在爱课程网站上线开课运行17期,有30万余人选课学习,在学堂在线网站开课运行12期,共有近10万余人选课学习。《医学物理学》慕课课程在爱课程网站上线开课运行11期,在智慧树慕课平台开课7期,共有近4万人选课,这四门课程也被选入学习强国进行推广应用。《物理与文化》在中国大学MOOC和学堂在线开课6期,共有近3万人选课,《医学物理学实验》慕课课程在爱课程网站上线开课运行6期,共有近五千人选课学习。面向工科的《普通物理实验》在智慧树慕课平台在线开课5期,选课人数有4千人。其中,《大学物理学》被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级一流在线课程。所有的慕课课程还开设独立的SPOC课程,供本校学生选课学习,也被其他几十所高校选为SPOC课程进行应用学习,凸显了山东大学物理学院在线课程建设的示范引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