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历史

山东大学物理系始建于1930年6月,是山东大学最早的院系之一.历经国立青岛大学物理系、国立山东大学物理系、山东大学物理系、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以及山东大学物理学院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淦昌、束星北、丁西林、王普、郭贻诚、王承瑞、雷啸霖等一大批学界泰斗、栋梁之才都曾在我院执掌教鞭。开国元勋罗荣桓元帅、中科院院士马祖光、彭实戈、王克明、石广玉,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季允石,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党委书记姜悦楷,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卫等都曾在此蒙沐教泽。

物理系历任主任、院长:(按任期先后排序)
  蒋德寿、王恒守、方光圻、潘祖武、王普、郭贻诚、叶锦田、王承瑞、余寿绵、陈鹏万、梅良模、何瑁、王克明、谭春雨、解士杰、梁作堂、陈峰、司宗国。

历任书记:(按任期先后排序)
  张鼎周、孙肇露、王涛、高登仁、徐儒英、崔天杰、王卿璞、李建平、郁鹏。

学院创办初期
  早在1929年,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力主将国立山东大学迁至青岛筹办,他多次称:“青岛之地势及气候,将来必为文化中心点,此大学关系甚大”。国民政府教育部接受了蔡元培先生的建议,随即指令将国立山东大学筹委会改为国立青岛大学筹委会,并于1930年4月28日,任命杨振声为校长,5月杨振声校长正式到任。1930年6月,根据筹委会决议,国立青岛大学第一年首设文、理两学院,其中理学院设有四个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生物系,至此物理系正式诞生,当时物理系有教员王普先生;1930年8月,新成立的国立青岛大学在济南、青岛两地招收一年级新生,物理系新生十余人,聘蒋德寿教授为主任,9月21日举行了开学典礼。
  1931年又聘郭贻诚先生前来执教,物理系学生增至三十余人,购置图书仪器若干,开设热学、物性、电磁等实验,至此物理系初具规模。1932年9月行政院决定将国立青岛大学改名为国立山东大学,文、理两学院合并成文理学院,物理系与数学系合并为数理学系,蒋德寿辞去主任职务,王恒守先生被聘为主任。
  1933年3月学校新建科学馆落成,物理系进入一楼,仍自成一系,与数学、生物两系合用科学馆,王恒守先生仍为主任,聘任之恭、王淦昌、蔡方宪、何增禄、蒋丙然、方光圻、潘祖武、吴敬寰、李珩、郑衍芬以及德国人费尔先生等来系执教。之后购置图书仪器数批,各年级实验室逐渐得到充实。到1934年,物理系已经建起6个实验室:(1)普通物理实验室,拥有声、光、热、电诸多实验设备;(2)物性实验室,拥有热学、物性实验设备;(3)电学实验室,拥有初等和高等电磁学诸实验设备;(4)无线电实验室,拥有200W无线电广播机和无线电基本实验设备;(5)光学实验室,拥有多套高级光学实验设备;(6)近代物理实验室,拥有高度真空抽气机、水银蒸气抽气机和象限电流计,以及阴极射线实验、放射体实验等设备。
  1935年物理系又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资助,购置气象和无线电仪器若干,建设工厂一所,专供修理和自制仪器之用。在课程方面,二年级以上学生分三组:一是纯粹物理学组,二是天文气象学组,三是无线电学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任选一组课程,为专门的学科研究培养人才,先后毕业学生有四个班,约三十人。在1935年3月举行的全国大学物理征文和考试竞赛中,物理系助教许振儒获得著作甲等奖,王寿衡获得著作丙等奖;学生田金棠获得考试甲等奖,章琨获得考试乙等奖,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1936年10月王恒守先生辞去主任职务,由方光圻教授担任主任。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学校内迁,由青岛迁往安庆,不久又迁到四川万县,图书仪器损失惨重。1938年6月教育部下令解除了林济青代理校长职务,学校奉命停办,后四届学生转入中央大学,图书、仪器拨借于中央大学,至此,国立山东大学告一段落,物理系也因此中断,最后一位系主任是潘祖武教授。

转折时期
  1946年3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国立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赵太侔再任校长,物理系也随之恢复。物理系是国立山大复校后所设立的15个院系之一,8月聘王普先生为主任,9、10月份新生考试录取,10月25日举行了开学典礼;规定学生修业年限为四年(其中工学院学制五年,医学院学制六年),实行分学制、必修制和选修制。教授有王普、王恒守、郭贻诚、薛兆旺等在物理系执教,一部分图书、仪器由中央大学归还,但多半已经残缺不全,不能应用。随后又从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购来普通物理实验仪器两套,每套包含四十个实验,专供学生实验之用。后来又从美国订购电学、光学仪器三批,有普通物理实验室四间。图书资料方面,也从美国和上海订购了数批图书,还有美国赠阅的“物理评论”杂志和订购的国外杂志七八种,至此图书资料方面也初具规模。
  1947年春天,丁西林、杨肇燫、王書莊来校工作,丁、王二位先生建设仪器修造厂,自己制造仪器设备,专供本系实验和研究之用,有表征实验百余种。先后又有陈同新等多位校友来系任教。1947年11月29日,国立山东大学物理学会成立,会长庄德全,会员为物理系全体师生。1947年12月王普先生就任美国标准局研究员,郭贻诚代理系主任。1948年由物理系教师翻译的席尔思著的《大学物理学》,由中华书局出版,被各大学认为是优秀版本,广泛采用。
  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军管小组进校,对学校进行接管整顿,山东大学物理系从此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新的历史时期
  1949年青岛解放,军管小组进校发动师生进行了护校行动,使校产完整、秩序正常。1949年8月军管小组经过调查了解对学校进行了组织、思想、教学三方面的初步整顿,保持了各院系的基层行政领导,当时物理系主任为郭贻诚教授。1950年11月山东省政府给华东大学、山东大学发电指示合校之事,12月华东大学1000余名师生迁往青岛与山东大学合并,1951年3月合校后的物理系仍在新山东大学所设的理学院之内保持未动,理学院院长由郭贻诚担任,他还兼任物理系主任。1952年8月,教育部决定对多科性的大学进行院系调整,调整后学校取消院一级建制,设立中文、外文、历史、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海洋、水产9个系,郭贻诚接任学校副教务长。1953年初,物理系有32名教职工,师资力量相对比较强大,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8人,助教18人。物理系在基础物理和尖端物理研究方面在国内外具有一定优势,1953年5月经学校研究确定物理学为学校重点发展学科之一。从此学校进入了稳定发展的时期。

学院发展大事记
  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山东大学前身)物理系成立
  1960年,电子专业从物理系分出,成立山东大学电子系
  1964年,成立教育部直属的磁学研究室
  1970年,光学专业从物理系分出,成立山东大学光学系
  1980年,磁学被批准为博士点授权专业
  1982年,固体物理被批准为博士点授权专业
  1986年,磁学、固体物理合并为凝聚态物理博士点专业
  1989年,光电材料与器件方向从物理系分出,成立山东大学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
  1992年,凝聚态物理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3年,粒子物理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学科
  1993年,低维材料物理实验室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1993年,高能物理实验室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1994年,物理学被批准为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1998年,物理学参与首批“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998年,凝聚态物理、物理及相关交叉学科被列入首批“985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1999年,物理学被批准为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专业
  1999年,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被批准为博士点授权专业
  1999年,材料物理与化学被批准为博士点授权专业
  2000年,低维材料物理实验室与原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合并
  2000年,原山东大学物理系、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所、原山东工业大学数理系(物理)、原山东医科大学基础部(物理)合并,成立山东大学物理与微电子学院
  2002年,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列入“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2004年,物理学人才培养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
  2005年,物理与微电子学院本科教学教学顺利通过教育部专家组评估
  2007年,凝聚态物理国家重点学科通过评估
  2007年,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7年,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山东省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7年,王克明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物理与微电子学院更名为物理学院
  2008年,物理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008年,物理学院承办中国物理学会2008年秋季会议
  2009年,应用物理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微电子专业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
  2010年,物理学院从洪家楼校区搬迁到中心校区知新楼C座
  2010年,成立山东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国际联合仿生实验室
  2010年,物理学院举办建院八十周建庆典
  2010年12月,“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获得立项建设。
  2012年5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Peter GrUnberg教授加盟物理学院。
  2013年1月,在新一轮学科评估中山东大学物理学科居全国并列第九位。
  2013年11月,粒子物理和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通过教育部验收。
  2016年3月,物理学科入选山东大学“学科高峰计划”首批重点学科。
  2016年4月,微电子学专业从物理学院分出,划归新成立的山东大学微电子学院。
  2017年12月,物理学院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学科部分力量搬迁至青岛校区,组建为前沿交叉科学青岛研究院粒子科学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山大南路27号   邮编:250100

电话:(86)-531-88377032   邮箱:physics@sdu.edu.cn

  • 物微志信 山大物理
  • 物院仪器设备公共平台
  • 物说新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