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剑 教授:Theoretical Chemistry at Peking University

发布日期:2016-04-25

报告题目:

Theoretical Chemistry at Peking University

报告人:

刘文剑 教授

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报告时间:

2015-05-07 14:00

报告地点:

知新楼C座702 量子学术报告厅

报告内容提示:

报告人简介:

刘文剑,1966年生,山东栖霞,教育部长江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历与工作经历:

山东大学理学学士(1989)、山东大学理学硕士(1992)、北京大学理学博士(1995);德国马普复杂物理体系研究所博士后(1995-1997)、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博士后(1997-2001);北京大学长江特聘教授(2001-至今)。

学术奖励:

“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奖”(2006)、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Pople奖”(2006)、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6)、德国洪堡基金会“Bessel研究奖”(2007),“国际量子分子科学院”院士(2014)。

学术服务:

J. Chem. Theory Comput., Chem. Phys., Mol. Phys., Int. J. Quantum Chem., J. Theor. Comput. Chem., Interdisciplinary Sci., Acta Physico-Chimica Sinica等期刊的(顾问)编委;亚太理论与计算化学家协会理事。

研究方向及成果:

长期从事相对论量子力学理论、方法与算法研究,在相对论电子结构理论、磁性质理论、含时密度泛函理论等方面取得了系列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誉为相对论量子化学领域的“学术权威”和“关键人物”。主要学术成果包括:(1)建立了一个有效量子电动力学方程eQED,在理论上打通了量子电动力学与相对论量子化学这两大子领域的界限,建立起连续完整的相对论分子量子力学;(2)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精确二分量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X2C。该方程不仅简单、精确、效率高,而且是联系Dirac方程与Schrödinger方程的无缝桥梁;(3)分析了相对论多电子波函数的基本结构与渐近行为,建立起相对论电子显相关方法的基本框架;(4)针对强相关体系,提出了“先动态再静态”、“先静态再动态又静态”的多电子波函数构造方案及算法,突破了已沿用50余年的“先静态再动态”的理念;(5)提出了全新的核磁共振(NMR)相对论理论,解决了该领域长达40余年悬而未决的重大难题,使该领域的研究前进了一大步;(6)提出了核自旋-转动(NSR)的严格相对论理论,并建立了NMR与实验NSR之间的“相对论映射关系”,填补了该领域长达60余年的空白;(7)系统发展了相对论、自旋匹配与线性标度含时密度泛函理论,为研究发光材料的物理机制开辟了新的路径;(8)发展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量子化学计算软件包BDF(Beijing Density Functional)。

欢迎感兴趣的师生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