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系列学术报告

发布日期:2025-04-24

报告时间:2025年4月25日(星期五)14:30-16:30

报告地点:知新楼C座七层量子报告厅

(一)报告一

报告题目: 从BEPC到CEPC

人:

报告人简介:

王逗,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加速器中心,研究员。

2006年毕业于西北大学,2011年于高能所获博士学位。留所工作后,先后参加国际直线对撞机(IL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BEPCII)及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CEPC)项目。主要研究方向为加速器物理中对撞机总体设计与束流动力学研究。

迄今发表科学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负责中科院先导B子课题1项。


(二)报告二

报告题目: “世纪之谜”——宇宙线起源

人:  李骢

报告人简介:

李骢,中科院高能物理所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2018年于高能所获博士学位。

自2013年加入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合作组,曾担任LHAASO缪子探测器现场安装负责人和LHAASO数据分析协调人。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ence》,《Science Bulletin》等杂志发表文章9篇,受邀担任《Science》杂志审稿人。主持课题“拉索确认首个超级宇宙线源”入选“2024年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三)报告三

报告题目: 先进同步辐射光源与应用物理前沿

人: 杨福桂

报告人简介:

杨福桂,博导,特聘青年研究员。主要从事同步辐射光源装置相关的X射线光学技术研究工作。面对新一代低发射度同步辐射光源对光束线工程构成的挑战,先后参与北京同步辐射装置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预研项目以及正在开展的高能同步辐射光源建设项目。2018年起任高能同步辐射光源项目光学系统负责人,承担HEPS光束线物理设计、关键光学设备物理设计以及检测设备的研发工作。发表20余篇论文,授权发明专利12项。201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院所各类项目5项。




(四)报告四

报告题目:核成像技术及应用

人:王英杰

报告人简介:

王英杰,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特聘青年研究员。2018年于高能所获博士学位。

主要从事核探测与核成像技术及其在核医学、辐射安全、无损检测、正电子谱学等领域的应用研究工作。



(五)报告五

报告题目:高能所实验物理中心简介

人:孙胜森

报告人简介:

孙胜森,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9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学士学位。2004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博士学位。之后在高能所做博士后研究,博士后出站后留高能所工作至今。

先后参与BESII实验,美国CLEOc实验,BESIII实验,德国PANDA实验和CEPC实验。2019年起担任BESIII国际合作组软件协调人,曾担任德国PANDA实验计算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高能物理科学数据中心执行委员会和用户委员会委员。

曾获得RDTM编辑部颁发的最近期刊论文奖,他领导的PANDA实验EMC软件中国组获得PANDA实验2020年杰出成就奖。

迄今为止发表科学论文50余篇。